2012年07月12日来源:网上轻纺城
——访愉悦家纺有限公司项目办公室主任赵爱国
记者:“静电植绒面料高效阻燃、防水及易去污复合功能整理技术研究”是一项什么样的技术?
赵爱国:该项目所涉及技术领域是染整技术领域,是一种针对静电植绒面料产品所开发的一种纺织品功能化整理技术,可明显拓展产品的使用范围,提升产品的技术性能和经济附加值。采用该项技术对静电植绒面料进行功能化技术处理,可赋予静电植绒面料产品高效的阻燃、防水及易去污性能,使其成为一种可广泛适用于汽车、火车、轮船(含高级游艇)、飞机、室内装饰以及服饰领域的面料,是安全性高、易护理、手感柔滑、色彩绚丽多彩、具有独特风格的高档纺织装饰产品。该产品既属于家纺产品,又属于产业用纺织品。
该技术具有环保高效、操作简便、质量稳定可靠的特点。所选用的纺织化学助剂是环保性良好、性能高效的无卤非离子型半永久阻燃剂、弱阳性防水防油剂、阳性高效柔软剂以及阻燃涂层胶等绿色功能产品;此外,生产过程中注重防沾污、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以及产品的可循环利用性。该工艺技术涉及三步技术处理过程:第一步,浸轧化学功能整理;第二步,背面涂层;第三步,焙烘固化。所使用的设备有:轧液拉幅联合机、涂层机、烘干机和焙烘机等。
本项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愉悦家纺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两件技术发明专利:“一种植绒布的整理方法”和“一种植绒布的印花方法”。其中“一种植绒布的印花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已获得国家授权,另一件发明专利正处于实审流程中,即将获得国家授权。
本产品经瑞士Clariant(科莱恩)公司检测,结果表明能够达到IMO(国际海事组织)、AATCC(美国染色家及纺织化学家协会)相关标准要求,经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符合国家标准GB50222-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B1级要求,同时在烟密度和氧指数上,都达到了国家相关标准的最高要求。
记者:该项目耗时多久完成?
赵爱国:本项目历时两年,从2009年7月~2011年9月,被列为2009年度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该项目已于2011年11月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项目验收及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技术水平。
记者:愉悦家纺在攻克该技术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赵爱国: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较多,主要是集中技术试验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技术难题。具体而言是技术方案的制订、试验与调整完善中出现的各种技术“瓶颈”问题需要逐一克服。譬如说阻燃效果与面料手感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如果想要阻燃效果好,那就必然要增加阻燃整理剂的刮涂次数和用量,但这就会使面料产品手感变硬,从而严重影响产品的手感和使用效果。经过对工艺配方以及所选用助剂几十次的调整试验和最优化选择,通过提高整理剂浓度、寻找替代品等多种手段,我们终于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诸如此类的技术问题有很多,总结一条成功经验那就是凭借着我们整个技术开发团队的不屈不挠的耐性,通力合作,群策群力的团队精神和科学正确的方法,最终使得这一项目不断调整完善,在全面深入整理总结和分析基础上获得较为稳定可靠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小批量化试产并获得成功。
记者:该技术将如何应用到家纺产业中,对家纺产品有何益处?
赵爱国: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在我公司进行了产业化应用,经日常产品检测,产品质量稳定,能够满足客户质量要求。现拟将该技术进一步完善,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性能和经济附加值,提升节能减排效果。对于家纺产品而言,需要针对具体产品的材质、组织结构和客户质量要求进行技术方案调整,包括配方、工艺路线等,使其能够适用于家纺产品的用途要求。
本技术对于家纺产品的益处就是能够赋予产品更好更多的性能,能够提高产品使用的安全性,便于日常护理,从而更有利于消费者的使用和护理。
记者:如何通过科技力量实现家纺行业的转型升级?
赵爱国:“纺织之光” 既有艰苦创业精神深厚的历史沉淀,又有新时期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它是纺织行业实现产业进步、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纺织强国的“推进器”,是引领行业科技进步方向的“指南针”和“文明之光”。
《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家纺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对如何实现家纺行业转型升级阐述得很全面、很详尽、很清楚了。简单地说,就是依靠技术进步、品牌创建、市场营销创新、人才支撑、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等几个主要途径来实现。对企业而言,就是不断提高以质量文化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水平,根据企业实际,紧紧围绕市场和消费发展趋势,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为保证,优化产品结构,开发符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加强市场终端建设,树立企业和产品的品牌,拓展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品牌价值,提高市场反应速度,提升服务水平,与客户、员工、社会实现共同发展,将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发展唯一的指导思想和衡量指标,坚决摒弃过去单纯上规模、扩产能、求产量的粗放式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家纺行业的转型升级。(中国纺织报)